
《千与千寻》观后感汇编1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与千寻》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与千寻》观后感1今天妈妈请我看了一个电影名字叫《千与千寻》,妈妈告诉我这是日本宫崎骏先生的作品。刚看这部动画电影就被动画本身所吸引的,只是觉得这部动画电影的画面很好看,人物很有趣。电影开头是千寻从原来的学校转学去另一个学校,千寻是不太愿意的,因为自己见不到原来自己的同学和好朋友了,不想去一个新的学校去适应新的环境,看到这,我就想起了我,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和千寻一样,不太愿意转学,但我又不愿意离开爸爸,最终到一个新的环境,以一个新的身份去开始新的生活。他们不会去关心你过去怎么样,只会在意此时新的身份的你,而对于千寻来说记住自己的名字是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原则,忘了名字也就忘了自己的原则,回不去原来的世界也就失去了自我,找不到最初的理想,偏离的航线。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们所知的另一面,千寻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懒惰,厌学,而在另一个世界中,她坚强,勇敢,有着无限潜力,是她变了吗?并不是,只是不同的环境所带给她的压力不同,现实世界里她有着父母的宠爱,事事有父母为她打点好,而在另一个世界,父母的短暂离开激起了千寻内心的潜力,为了父母,为了能回到现实世界,她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行。在新的环境里被重新定义, ……此处隐藏7136个字……》里面,我们在大师描绘的世界里穿梭。我也是这样,我也常常在遇到困难时低下头,这时,我会拿自己和千寻相比,我会让自己坚强。当千寻救出父母时,我的心微微的动了一下。
其实,人在心中是有很多种感情在争斗:善良、邪恶,勇敢、胆小,坚强、懦弱。只有我们稍微的善良一下,勇敢一下,坚强一下,事情就会有微妙的转变。
《千与千寻》观后感15不同年龄层次或不同感受力的人看这部电影,我想看到的东西会很不一样。比如,17年前如果我看这部电影,那么我只是看懂了一个小女孩如何从坏人手中救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小白龙,仅此而已。
但如今作为90后老阿姨的我,看了《千与千寻》就觉得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动漫作品,仔细品味,其实它里面涵盖了人性的探索,社会现象的批判,文明礼仪的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虽然我还未能参透这部电影里折射出的所有人性和社会的反思,但看完电影后确实也发现宫崎骏在这部作品里想要告诉大家的东西是多维度的。汤屋就好比一个世相纷繁的社会,千寻是即将踏足社会的年轻人,整部动漫以千寻救爸妈为主线,其实反映的也是一个女孩慢慢成长,融入社会的过程。
千寻的父母其实就代表着社会中存在的好吃懒做的一类群体,最终只能变成牲畜任人宰割或变成煤灰,被社会抛弃,而这只能怪他们自己,想着不劳而获注定了匹配的是这样灰暗的人生。
反之,汤屋里的员工虽然千奇百怪,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自己该做的事,因为他们必须立足社会,找到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位置,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不至于狼狈逃脱,被这个社会淘汰。
宫崎骏大概是想给人们一个忠告:想要立足社会,就必须学会付出,好吃懒做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你付出什么,社会就会给你怎样的回报。